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吴华安副院长携金融系教师参加“2015中国信用4•16高峰论坛暨第十一届全国信用体系建设经验交流年会”

时间:2015-04-22作者:dzb浏览:

(通讯员 黎莹)为加强社会信用建设,推动我国信用教育事业的发展,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信用研究中心和20多个全国性社团等单位共同举办的“2015中国信用4.16高峰论坛暨第十一届全国信用体系建设经验交流年会”,于4月17 日-19日在全国政协礼堂隆重开幕。作为全国信用教育联盟理事成员单位,吴华安副院长携金融系副主任崔中山、教师黎莹代表我院受邀参加了本次高峰论坛。

4月18日上午在全国政协常委会议厅,胡晟盛主任主持了本次论坛开幕式并致开幕词。开幕式上,特邀国家高层领导、业界精英等参会代表作了致辞及主题演讲,并进行了信用蓝皮书——《中国信用发展报告(2014-2015)》新书发布会和中国信用共建2014年度创新单位颁奖仪式。

4月18日下午,吴华安副院长作为发言代表参与了“信用教育与信用学科建设”专题研讨圆桌对话进行发表讨论。吴院长在对话中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提出了两个观点:第一,从工作的角度来讲,信用体系建设、信用教育等等一系列与信用社会构建的起点,首先应由制度的制定者来思考如何去推进。重庆地区的信用体系和信用教育需要获得政府的积极响应和支持,在信用体系建设的行业推进方面,重庆做了一些探索,比如在节能减排、低碳等领域已经开始做行业类的信用体系建设,开展一些行业信用评级。第二,目前国家的本科教育分为重点、二本和三本,我院属于三本院校。就整个信用教育体系的构建,国家也推出了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我们的应用型人才也应分为本科、硕士、博士。吴院长认为信用教育这个新兴学科,理论性也很强,既需要与传统的教育模式的衔接,也需要与现在职业教育体系的对接。信用管理这个专业或者这样的一个学科,其实是偏向于应用型的。如果我们培养的人都偏重于理论,可能我们真正实施信用教育和全国信用体系建设时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我们融智学院在信用管理专业教育里面做了一些创新性的探索,即跟业界对接,搞校企合作、实现产教融合。

现在信用学科理论方面的建设还比较滞后,但实践运作层面已经走到了前面。从我们跟企业和行业的合作来看,他们的信用评级的方法或者具体操作层面,他们已经有了很前沿的技术方法,但我们认为搞校企合作是有很大难度的,其实,信用管理相关的企业,如重庆金融机构中做信用的小贷公司,他们已经把信用评级体系或者评客户的体系做成与工业品生产流水线相似的“小贷工厂”了。这就使得我们信用教育可以和行业企业进行对接,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当然,这样我们在理论教学上略显滞后的状况可以用实践当中的思想及技术方法进行一些弥补。

在后续的讨论中,吴院长针对发展及完善信用学科建设提出了问题和想法。作为本科三本院校,和业界合作是我院一直坚持的模式。但就信用管理专业而言,没有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应当如何解决专业课程少这个难题。关于人才培养,我院区别于其他高校研究创新型,走应用型路线,和中小微企业、担保公司等合作,由业界专家协助开发并进行课程教授。让学生走进业界实习。吴院长认为创新来自于实践,业界的创新已经远远超越我们在高校教学的内容。如果跟业界合作弱,可能我们的人才培养又是落后的状态了。最后,吴院长用一句话总结了发言:“信用需要坚持,教育需要执着。”

4月19日上午,我院及其他三十余所高校参加了“中国信用教育联盟”社团登记注册工作会议,吴院长作为代表对社团登记注册相关事宜与参会代表进行了商谈与表决。

本次高峰论坛在京圆满结束,我院积极参与到会议讨论中,对于我院金融系信用管理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带来极大的意义和影响力。

上一条:智者创造机会能者把握机会 ——记会计系学生李静参加“全球青年领袖联盟”西南社区成立仪式 下一条:管理工程系开启新媒体模式下校园系部文化建设工作

关闭

地址:重庆市巴南区龙洲湾街道尚文大道906号(401320)

电话:023-88968651 传真:023-88968650

返回原图
/